人工智能ChatGPT爆炸式的湧現正在改變全球的產業結構。但由於獲利模式尚待建立,目前的發展多集中在技術和應用端商業模式的開發。但因人工智能技術運作相當費水耗電,雖然此項技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功能,但在新興劃時代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的推出的時刻,龐大的資金需求使得「非營利導向」智能網路泡沫化及陰謀論陰影再度浮現。
人工智能下遊晶片業者Nvidia創辦人黃仁勳宣稱,通用人工智能AGI將在5年內達成,屆時智能奇點與治理倫理都將成為人類文明演化的里程碑,斷崖式的產業移轉也將成為預期的結果!
姑且不論AGI或智能奇點是否可能為人類文明帶來毀滅性的結果,在途演化過程中所必須花銷的費用又應該是「誰」本買單? 更進一步思考,這些人工智能技術的創造者難道都秉持「悲天憫人」的情懷,只為確保人類文明不會因此而毀滅?又是一齣「羊毛出在狗身上,豬來買單」的戲碼?
認真研究人工智能的陰謀論及泡沫化亦的問題,確實有其必要性,除了為「自保」也攸關未來發展的機會。
從2000年互聯網泡沫化的過程中,我們似乎能找到其中的蛛絲馬跡。在2000年時,掌握互聯網平台及關鍵資源主要是Google、Amazon、Apple、微軟等猶太族群的大型企業,這些矽谷廠商的絕對優勢壟斷網路資訊平台、財金流、市場流、技術開發等領域。
而今日席卷全球的AGI技術,在系統結構性、商業模式操作、集資吸金以及媒體的宣傳手法上,與20多年前IoT有許驚人的相似之處。
首先,所有使用考平台互動操作、數據庫、雲服務大多掌控在這一群矽谷猶太菁英手中,雖然半導體設計和製造是由其他企業所寡佔,但市場的主動權仍然是由位於智能網路頂層的菁英所掌握,包括了資金流、關鍵技術、專業人才。
如今,整個智能技術一日千里,網路風潮瞬息更新,而系統性產業結構也將在不斷隨著新技術、新演算法、新商業模式而日新月異。
當矽谷這一群猶太族群牢牢的控制了產業的脈動、操作模式、極端傾斜的「吸金模式」,宣稱這是一個「非營利」的組織運作會不會有些言不由衷,這其中有沒有任何隱藏性性的泡沫陰影?
台灣朝野曾表示希望把智能技術發展成為下一個護國神山。當全民瘋狂追逐人工智能技術的時刻,若泡沫化若不如預期的突然發生,必定損失慘重!
沒人可以準確預測,智能泡沫是不是會在短期內發生,但泡沫破裂(Bubble Burst)的概率卻在逐年提升中,更像是一個紳士陰謀(Gentlemen’s Conspiracy)的開端。
當然,刻意危言聳聽是大可不必,但未雨綢繆卻是必要的手段,政府主事的相關部會是不是應該慎重的思考一下這個「泡沫化」的問題了?(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科管所退休教授)